关于“如何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”这个问题我�3年多前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就找了各种教程来学习,
后来自己也玩了真正的胶卷摄影,从135�120。回头看看,很多教程就是在混淆视听,什么暗部发青发绿,
高光偏某个颜色,都挺害人的。尤其像我当时还是一个刚入门的小白,走了不少弯路�
所谓胶片的味道,我认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“厚重”,那这样的厚重的秘密是什么呢�
答案其实就在暗部�
昨天晚上,一个朋友发了一张最近在雨天拍的一组写真,我手痒跟他要了原片花�3min在LR里转了一下,
正好非常符合这篇教程的主题“如何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� 老规矩,
上原图和最终效果图�
是的,你没有看错,这个片子我真的只是在LR或ACR里就调完�.
继续往下说之前我要先声明几件事情:
1、绝大多数人认知的胶片色都是一台叫富士sp3000自带的预设扫出来的最终结果;
2、胶片色没有统一的颜色标准,是根据不同卷的发色决定的�
想看真正的胶片色可以试一下哈苏、爱普生这一类扫描仪,不过你可能会失望;
3、所谓暗部发xxx色,高光发xxx色就是胶片色是骗人的�
OK,我们继续说我当初玩胶片的初衷非常简单,我不会后期,我觉得用胶片拍出来的“原片”就那么好看�
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当初一样,是这样进的胶片坑?可是到后来我发现,所谓胶片的原片就是bullshit�
不要骗自己了,你只是把你的后期交给了店家或者说交给了一台叫SP3000的机器那有人要问�
到底什么是胶片色?从我个人的拍摄胶片的经验和数码后期的经验来看,要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,
最核心的问题不在“色”,而是“暗部”的灰度。胶片色后期的最重要原则“暗部要厚重�
第一�
老规矩,先分析一下原片问题,曝光不足,简单,提曝光�
提完曝光后找回暗部信息,找回高光信息,记住“高光不曝,暗部不死”�